返回 拐走杨玉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四方来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李亨似乎不愿多说这个,转移了话题问道:“既然安禄山死了,你有何计划?”

    “贼首1死,叛军必定慌乱,此事对我方虽是好消息,但却不可急躁。”

    “具体有什么安排?”战事方面,李亨自然是相信李9州的,他并不打算干预李9州的计划,而只是想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能做什么。

    李9州此来,也正是要跟他汇报接下来的计划的。

    就算手握天下兵权,很多大事,还是要让皇帝清楚的。

    况且还有1些事,是需要李亨这边来处理的。

    “眼下,我们需要趁此机会发起进攻,郭子仪、李光弼那边我已经派人传信,虽然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只是,我们在兵力上还是有些吃紧的。”

    李亨忙问道:“敌我兵力情况现在如何?”

    李9州略略算了1下:“我方在前线的兵力不足叛军的3分之1,最主要差距还是在骑兵方面。”

    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可谓是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所以历朝历代,游牧民族都让中央朝廷极为头疼。

    汉朝能够打败匈奴,唐朝能够打败突厥,也是仰仗强大的骑兵力量,

    汉初的白登之围,唐太宗初年的渭水之盟,都是前车之鉴。

    而唐军的骑兵,大多集中于朔方军。

    反观叛军那边,因为多年的准备,加上安禄山史思明本就是番人出身,对于骑兵的重视程度是大唐远远不及的。

    虽然朔方军骑兵不弱,但人数上远远少于叛军,最主要的是战马少了许多。

    李亨也知道骑兵对于战场的重要性,皱眉想了起来。

    “回纥骑兵素来骁勇,不如向其借兵。”

    唐自太宗贞观年间起,就在少数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少数民族出于对唐的宾服和加强同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经常向唐朝拜、纳贡。

    安史之乱爆发后,仍然有1些少数民族来唐朝贡。

    除此之外,在安史之乱时期,渤海王钦茂迁到上京,党项首领来朝,请助国供给灵州军粮。

    早在战争爆发初期,奴刺、颉跌、朱邪、契宓、浑、蹄林、奚黠、沙陀、蓬子、处蜜、吐谷浑、思结等少数民族就出兵助唐平乱。

    后来,于阗国王尉迟胜率师来唐平乱,拔汗那、黑衣大食、回纥叶护太子、宰相帝德、将军车鼻、施吐拔裴罗、大臣葛逻支出兵助唐平乱,南蛮、吐火罗叶护乌利多、西域9国首领也率师出兵助唐平乱。

    而唐玄宗身在蜀地,还收到了新罗王精神上的安慰。

    这些少数民族出兵助唐平乱的热情是很高的,作战也非常勇敢。

    唐朝之所以能得到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的援兵以及这些少数民族在唐爆发内乱时仍然向唐朝贡和自愿接受唐朝的领导。

    可见大唐帝国声威的影响。

    虽然在武则天当政到唐玄宗即位期间,唐宫廷多次发生政变,唐帝国的声誉在少数民族中较唐太宗贞观年间有所减弱,但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后,这种声誉又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唐朝对少数民族的册封,使其成了唐朝的地方政权,在唐朝发生内乱时,他们出兵相助也是顺理成章的,加上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保护及优抚政策的结果,与各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也得以继续发展。

    而李亨突然做出向回纥借兵的决定,也是因为不久前,收到了回纥跟吐蕃“请和亲,兼之讨贼”的请求。

    /35/35223/14975294

第三百五十六章 四方来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