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红顶商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举例说:“就比如说漕运,太祖高皇帝派徐达北伐,还有成祖文皇帝先后五征蒙古,当时并无漕运总督衙门,但是太祖和成祖从来就没有缺过粮!”
“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开中法,靠的就是商人,正是因为有这些盐商,我大明才得以最少的财力将最多的粮食运到边镇,保证了北伐中原及五征蒙古的军粮供应。”
“后来因为勋贵滥支盐引,开中法废弛,京师和边镇只能依赖漕运输粮,从此我大明边镇和京师的粮食就没宽裕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漕运效率低到令人发指,朝廷花费同样的财力所能输送的粮食甚至不及商人一半!”
朱慈烺道:“漕运之弊确实严重,父皇此前在徐州亦深受其害,路振飞也是因为忍受不了漕运的低效,所以才绕过南直各府直接向粮商购粮,最后却反而惹怒那些人,若不是父皇及时出手相助,此刻只怕早就被罢职返乡了。”
“所以啊。”崇祯道,“等将来北伐之时,粮饷以及辎重的办采和运输肯定是指望不上漕运的,还是指望商贾来承担更靠谱些。”
关于这点,其实已经被历史充分证明。
借助红道,“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人才是最难管的!现在你们还小,等以后你们长大了就会明白了。”
父子三人正说话间,王承恩走进来禀报说:“圣上,商贾大多都到了。”
“好!”崇祯当即便站起身,带着两个儿子走出雅间来到二楼后侧回廊。
媚香楼在整个南京城内算是最高档的青楼,对着秦淮河这一侧有个大院子。
这个院子占地颇大,院子中间还搭了戏台,平时唱戏的时候都非常的热闹,不过最热闹的时候还是选花魁之时。
此时,媚香楼后院已经聚集了数百个商贾。
看到崇祯父子三人出现在回廊上,商贾们赶紧避席跪拜:草民等叩见圣上。
“平身!”崇祯一肃手,笑着说道,“你们都是朕专门派人请来的,是贵客,就不要跪着了,都坐吧。”
商贾们闻言纷纷入席,但都只坐半个屁股。
崇祯又对朱慈烺说道:“烺儿,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儿臣领旨。”朱慈烺脸上涌起一抹潮红色,先向着崇祯深深的揖了一揖,然后转身蹬蹬蹬的下了楼梯,来到后院戏台上。
大嗓门的“大汉将军”迅速就位。
“时间不早,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
别的且不说,朱慈烺把崇祯的行事作风是学了个十足十,无论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做那些没意义的花活,有意义的花活则另说。
“想必诸位之前也已经猜出一些端倪。”
“是的没错,父皇之所以把大家请过来,”
“就是为了一件事情,筹饷,还是筹饷。”
“眼下我大明边军正在徐州与建奴大战,正是急需饷银之际,所以还要仰赖在座的诸位慷慨解囊,当然,大家尽管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们白白替朝廷捐输。”
/48/48261/14392200
第124章 红顶商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