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敦武都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时三个多月,嘉定十四年的“武举”,正式落下了帷幕。

    经过多番比拼,前十强的名次,也有了清晰地定位。

    武状元郭默,武榜眼孟珙,武探花岳翱,此为三鼎甲。

    按比赛的经过和实际战绩,四到十名依次为:

    王坚、秦钜、陆冠英、余阶、雷鹏、章策和李耿。

    “原来,那人就是余阶。”

    听到主考官,公布最终的名次,郭默将眼睛投向其中一个武举,那也算是前十名里,郭默唯一不熟悉的人。

    一位年轻人,应该跟自己的年龄仿上仿下,中等身材,浑身上下,竟透露着一丝儒雅之气。

    很难想象,此人竟然也能杀进前十。

    而郭默却知道,在整个南宋的后期,除了孟珙之外,这个余阶是另一位有统帅能力的将领。

    ......

    “宣郭默、孟珙、岳翱,三鼎甲上殿——”

    此次“武举”,前十名都在“大庆殿”外候着,却只有三鼎甲可以上殿面君。

    “吾等参见官家——”

    郭默、孟珙、岳翱三人进得殿来,低着头,目不斜视。

    按照之前小黄门告诫的话语,来到既定位置,大礼参拜。

    “平身吧,哈哈,三位真是我大宋难得的少年英杰啊。薛卿,此三人现在可有职务?”

    这是在明知故问啊,不过也是应有的流程。

    吏部尚书薛极出班报奏,“启禀官家,孟珙现为‘进武校尉,任职‘忠顺军,郭默、岳翱二人,皆为白身。”

    此时,大宋实行武阶官体系,即军衔,八等六十级。

    孟珙的“进武校尉”,排在第五十三级,无品。

    这个军阶有些低了,按照之前官家发布的圣旨,前五十名都会赐予“进义校尉”,也就比“进武校尉”低一级而已。

    而孟珙高居武榜眼,这个军阶,明显是低了。

    薛极看出了官家的意思,琢磨了一番。

    “启禀官家,依前言,进前十名者,一律官升一级,那么孟珙就应迁‘承信郎,从九品。”

    “至于前三名最终该如何封赏,还请官家圣裁。”

    “既然如此,拟旨——”

    “此次‘武举,十一到五十名者,一律赐‘进义校尉,原有军阶高于‘进义校尉者,军阶相应上升一级。”

    “四到十名者,一律赐‘诚信郎,从九品,原有军阶高于‘诚信郎者,军阶相应上升一级。”

    “三鼎甲,参照孟珙例。孟珙原为‘进武校尉,现晋为‘忠训郎正九品;岳翱,加封为‘保义郎正九品。”

    “武状元郭默,加封为‘敦武郎正八品。按薛卿所言,兼任一部‘提点皇城司。”

    官家的话音刚落,“大庆殿”内,就有无数人窃窃私语。

    虽然册封的官职都不大,可对于“武举”出身,或者军中的低阶将领而言,这需要多少军功才能升上来啊?

    尤其这个武状元郭默,竟然直接就“敦武郎”了?

    这已经是大使臣的最高阶,起步就排第四十三位的军阶啊。

    连岳飞当年,二十岁的时候,也不过因功晋升“承信郎”,五十二级,从九品而已。

    后来用了四年的战功,也仅仅晋升为武翼郎,四十二级,从七品。

    郭默这一个“武状元”,就相当于岳飞在军中,摸爬滚打了四年啊。

    可是,一想到郭默还兼任了,“提点皇城司”的职位。

    好吧,这个更强,比“敦武郎”更高了。

    不仅仅是品阶问题,这可是官家直属的,枢密院、三衙、兵部都无权干涉。

    “官家圣明!”

    听到官家拟的旨意,吏部尚书薛极大喜过望。

    看来,官家屈于史相的压力了,还是妥协了,不得不钦点了郭默“提点皇城司”的职位。

    郭默也有些纳闷,之前虽然说让自己监管“皇城司”,那也是暗中进行的,没想到今日居然在“大庆殿”,当众封赏。

    而且,还说是什么“薛卿”所奏?这是哪位啊?

    “叩谢官家天恩,臣等当竭诚以报!”

    三人升了官,自是很高兴,再次拜谢官家。

    “朕有意,从禁军中挑选出五千名儿郎,就让今科‘武举前十名来统领,命名为‘敦武军,从属于‘皇城司,众卿以为如何?”

    满朝文武,还没来得及消化完,对此届“武举”出格的赏赐,又一个劲爆的消息被官家提了出来。

    这次,就连最积极的薛极大人,也一时没能接住。

    宋朝禁军,就是宋代的中央军。

    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并称“三衙”,统辖殿前诸班、直及全国禁军。

    禁军的兵籍和发兵之权则归枢密院。

    南宋此时的禁军,虽然还保持着禁军的名头,战力已经远非当年能比。

    禁军也仅担负皇帝宿卫,而各屯驻大军成为中央军主力,统兵官是都统制和副都统制。

    看来即便是官家,也没敢直接动用战力最强的屯驻大军。

    只是,这到底是从“三衙”嘴里抢人,众臣还是将目光对准了史弥远。

    “史相意下如何?”

    见殿上众臣无人答言,官家只好直接问史弥远。

    “官家此言甚是,近年来禁军军力废弛,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五千之数是不是少了些?老臣建议,直接划拨两万兵卒为好。”

    没想到史弥远,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反而在官家要求的五千基础上,直接加码到两万兵卒。

    “这个——”

    史弥远这突如其来的大方,倒是让官家,一时不知道该怎样答复,一眼看到了垂手站在殿中的郭默三人。

    “史相提议划拨两万兵卒,不知郭卿意下如何?”

    还第一次听这样的奏对,郭默甭提有多别扭,但既然问到自己头上了,硬着头皮也得答复啊。

    “多谢官家的信任,多谢史相的支持。只是郭默初涉军旅,不谙常务,两万兵卒恐怕超出末将的能力。”

    “不过,既然是出于史相的抬举,末将倒有一个折中的法子。”

    “哦,郭卿有何妙计可解此局?”

    官家饶有兴致地看着郭默,不知道第一次应对这帮老狐狸,会有怎样的表现。

    “既然史相提议划拨两万兵卒,末将就接收两万,以一个月为期,就在临安附近进行训练。”

    “设定考核标准,逐次淘汰不合格的兵卒,直到兵额到五千为止。如果没那么多合格的,末将也宁缺毋滥,再做征召即可。”

    “还请官家和史相,多多体谅末将的难处和心思。”

    见郭默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站在他旁边的孟珙,不禁暗挑大拇指,赞道。

    “罢了,不愧是武状元,孟某屈居于此人之下,甘之如饴也。今后共事‘敦武军,必尽心尽力,不负官家‘敦武之意!”

    众大臣的想法跟孟珙完全不同,都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郭默。

    “这小子可以啊,给两万兵卒不要,非要五千的?居然在大殿上,公开地将官家和史相并论啊,他就不怕官家听了吃味?”

    史弥远一系的人,听到郭默的言论,也都觉得此子可教。

    既保持着年轻人少有的“谦逊”,又兼顾官家和史相的双方颜面,莫非此人是史相暗中收服之人?

    看来,今后这“敦武军”,要人、要钱、要物,必须好好供应着才是。

    连郭默都没明白,一个美好的误会,就这样形成了。

    “朕没什么意见,史相认为呢?”

    看到儿子应对得体,虽然有对史弥远“示好”之嫌,他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郭状元果然非常人可比,老臣也无异议,定会好好支持,打造好这支‘敦武军。”

    “只是老臣建议,可否让今科‘武举录取这五十名,全数配备到‘敦武军,就看看他们这一届小子们,能折腾个什么样子。”

    史弥远这样说,是有私心的。

    他发现前十名里,除去郭默暂时不算,只有章策和李耿算是他的人,还是在前十垫底的存在。

    而十一名到五十名,他的人倒是快占了一半。

    如果都能安插进去,这个“敦武军”虽说脱离了枢密院和三衙,自己也不算完全失去控制。

    何况这个郭默,一看就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将来未必不能有良好的合作机会。

    “好,史相果然大气,那就这么定了,今科‘武举五十人,全数进入‘敦武军。”

    “擢郭默为‘敦武军都统制,孟珙、岳翱,为左右副都统制,协助郭默编练‘敦武军。”

    “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朕亲自在城南教军场,检阅‘敦武军,如果朕满意了,亲自授旗于尔等!”

    “末将等谢官家提携之恩,势必粉身碎骨,竭诚以报!”

    三人再次拜倒谢恩。

    冗长的朝会,终于结束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敦武都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