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会三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别的人纵然是亲兄弟,都可能为了权位和名利,争得头破血流,甚至要分个生死。
自己这个弟弟,似乎从小到大,就一直毫无保留地信任自己。
这份感情,即便郭靖有些木讷,也能够深深体会地到。
当二人进入前书房的时候,屋中的三老已经落座品茶了。
这三位,一个是郭默的岳父老泰山。
一个是燕王府真正的大管家,燕王府这一年多运转,完全是靠赵汝述在掌管着。
一个老程珌,那绝对是朝中大员里,完全挺自己的排头兵。
不仅人仗义执言,关键是位高权重,威望和资历也在那里摆着的。
“三位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晚饭都用了吗?”
郭默都没敢等这三人开口,自己先拱手见了一遍礼。
“哈哈,老夫知道殿下忙,过来之前将就对付过了,不劳烦殿下府上的厨子了。”
老程珌最是自来熟,先开口道,也算是替另外的两人做了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郭靖也过来见礼,然后找了个靠边儿的位置坐下。
郭靖心里也明白,二弟让自己参与这样的场合,一是让自己亲自参与进来,真有什么事情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最关键的,还是多听、多看,这三位都是处事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人,自己就当是现场学习了。
“殿下,对最近临安朝野之事,可曾有过关注?”
燕王府的大管家,赵汝述先开口了。
“赵长史指的是哪方面的?在太原之时,从陆师兄那里,也听到一些事情。”
郭默还是不太习惯,文人政客这样的说话方式。
想表达什么直接说就是了,还非得让你在旁边给当个“捧跟的”,他才好进行发挥。
“比如咱们的百官之首,史弥远史相大人,霸气出手让御史台连续弹劾多名朝廷重臣。这不,连程尚书都跑到洛阳来养伤了。”
“最近有消息传来,说官家已经年迈,太子却年富力强,自当替官家承担更多的军政要务,而不是将大权交到一个外人手中。”
事情可能有很多,但赵汝述就点了这么两句。
在座的,恐怕除了郭靖,都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朝野都出了问题了,史弥远再次重掌大权,排除异己。
同时,坊间舆论又起,这是要给太子造势吗?
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郭默这个“燕王”殿下,此前就传出过,“燕王”功高震主,唯恐尾大不掉的言论。
这次,更是拿官家赵扩的年龄和身体来说事。
殊不知,赵扩这几年年岁是渐长,但是身体却越来越棒。
郭默喝了口杯中的茶,他当然知道这些事情,也知道一代权相史弥远,已经跟当今太子殿下赵竑暗中联手了。
这种情况,虽然有些出乎郭默的意料,但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前世里,看过了太多宫廷剧,对于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郭默懒得去做。
可是,别人真的做出来了,郭默却是能够一眼看透的。
彼此所站的高度不同,面对这些人,太多的时候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不过,赵汝述说出这样的话来,老程珌又千里迢迢地,从临安跑到洛阳来,郭默可不会简单地认为,这老程头就是来“养伤”的。
即便是“养伤”,那么郭默也要弄清楚,这老程头的“伤”到底在哪里?想要一个怎样的“养”法?
现在,这二人甚至不惜拉着自己的岳父黄药师来,可见是已经有了什么打算?
“消息归消息,程老尚书从临安来,又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不知道有何能教某的?”
郭默悠悠地问道。
赵汝述跟程珌迅速地对望了一眼,程珌才开口道。
“殿下如何看待当朝的枢密院使史弥远?”
“大奸大恶之人,说好听点儿,一代权相!”
郭默不假思索地回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那殿下又是怎样看到当今的太子殿下?”
程珌继续发问。
“志大才疏之人,说他‘志大都有些抬举他,不过是个鼠目寸光,却又不谙世事的人罢了。”
“居然想跟史弥远合作?完全是与虎谋皮,即便最终阴谋得逞,也不过是替他人作了嫁衣。”
“再问殿下,又如何看到当今官家呢?”
程珌的声音,不自觉有些提高。
“想法是有,魄力不足。若是在太平年月,做一守成之君足矣。可惜,如今烽烟天下、大争之局,当有太祖之威才行。”
郭默依然直言不讳道。
老程珌的身体都有些颤抖,一只手点指着郭默,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么老臣再问殿下,您将做尹尹、霍光,还是王莽?”
老程珌说完,已经站了起来。
郭默对史弥远、太子殿下以及官家的评价,都算是中肯之言。
如果郭默只是一名江湖豪客,或者一位朝中大臣,有此言论自然是好事,说明这是一个有眼光的年轻人,老程珌无论如何也会提拔重用于他。
可惜,说出这话的人,却是大宋当今的“燕王”殿下,是手握了二十万大军的藩王。
“哈哈哈——你啊你,赵长史,你来给咱们程尚书说说吧。”
郭默被程珌的表现给气乐了,也由衷地赞叹,这是一位心存社稷的股肱之臣。
“殿下,真要说?”
赵汝述还有些犹豫,不是说他对郭默已经完全死心塌地的忠心,而是他自己连同小儿子赵成宇,已经是郭默这条船上的人了。
争龙之局,非成即死。
虽然,他知道太子赵竑没什么威胁,可是毕竟也算是跟随了史弥远多年,对那位的手段还是有些了解的。
因此,关于郭默的真实身份,赵汝述知道之后,对谁也没有透露过,连他的小儿子赵成宇都不知道。
“当然要说,要不然咱们的程老尚书气出一个好歹来,某家这个小小的‘燕王,可是担待不起的。”
程珌都激愤成那样了,郭默跟赵汝述,还你一言我一语,在这里打哑谜。
老程珌的心一凉,完了,看样子连赵汝述这个大宋的宗室子弟,都已经倒向了“燕王”啊。
“呵呵,我说老程啊,您老先消消气,来喝杯茶——”
赵汝述走过去,亲自端起茶杯,递到程珌的手中。
“老程啊,有些事情,你是不清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疑问和判断。”
“以你之见,我赵汝述是什么样的人?是鼠目寸光的愚夫?还是数典忘祖的叛国之辈?”
“你刚才问‘燕王殿下,是要做尹尹、霍光,还是王莽?某家告诉你,这三者都不是!”
赵汝述斩钉截铁地道,这下子倒是把程珌给整湖涂了。
那么,尹尹、霍光和王莽,又是何许人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如果非要给这三位找一个共同点的话,他们都是一代权臣,而且是完全拥有一言而决那样的权臣。
比起现在的史弥远,或者之前的蔡京、秦桧等辈要高出不止一个级别。
这三人又分别代表着,过类似的话,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也就开开玩笑罢了,真那样做就有结党营私之嫌。
现在,程珌已经知道了郭默的真实身份,那他还怕什么?
尤其是大宋现在的实际情况,官家就这一个亲儿子,还这么的出类拔萃,将来的继承人,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有宋一朝,王府属官中,长史、司马、咨议参军不常设,常设属官主要是翊善、王友、记室参军等。
郭默这燕王府有些特殊,他自己整天东游西荡的,喜欢在江湖上优哉游哉的,官家赵扩为照顾自己的儿子,才让赵汝述当了这个燕王长史。
这程珌也“知情识趣”的,毛遂自荐地,来这里当一个司马。
“既然程尚书愿意屈就,小子当然欢迎之至。赵长史,明日还是劳烦您来起草一份条陈吧,另外把‘咨议参军的位置也定下来,就给孟共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郭默也不会退缩,干脆一口气把燕王府这三套马车给配齐了,也省得自己为这事再麻烦。
“殿下,要不还是让程尚书来做这个长史,我来所司马好了。”
赵汝述看到郭默还真将此事定下来了,急忙开口道。
长史、司马、咨议参军,这三者虽然也是各领一摊事情,不存在绝对的统属关系。
但是,大家潜意识中,还是以长史为首的,燕王不在之时,诸多事情还是要王府的长史来做决断。
赵汝述不想让自己的位置,居于资格更老的程珌之前。
“得了吧,我老程是来洛阳养伤的,这个司马只是挂个名,我才不愿意做长史那个劳碌的差事。”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程珌再犯浑,小名也叫“礼部尚书”,纵横官场这么多年,先来后到,这点儿浅显的道理还是懂的。
赵汝述,本身是赵氏皇族,也高居刑部尚书之位。
如果从郭默“敦武军”时期算起,已经追随燕王殿下好几年了,在燕王府草创之际,更是兢兢业业,一路走来的。
自己这样半路杀来,就要抢人家的位置?
自己姓程不假,却不是那位大唐初年的同宗,“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三人没再为这个职位做争执,就这样在彼此不言的妥协中,默认了。
“殿下,我看让郭都统也来做一个‘记室参军吧,毕竟‘靖难军如今正好驻防在河南府。”
赵汝述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郭靖,向郭默提议道。
“好吧,这些事情,你来做主就行,定下来直接用印发往临安报备。”
这就是赵汝述会做人的地方,自己是大宋皇族,跟郭默那是正儿八经的同宗。
但是,人家郭靖却是跟燕王一起长大的,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人。
而且,他也认识郭靖很久了,知道这是一个有能力,且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的人,在将来燕王登临大宝之后,一定会是封王的存在。
自己与之交好,对自己整个家族,对自己的儿子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二弟,这......好吧,我努力做好就是。”
本来郭靖进来都有些勉强,没想到还给自己安了一个什么“记室参军”的职位,郭靖都不明白这是做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本能地想站起来拒绝,但看到郭默鼓励的眼神,只好为难地答应。
“那么,下一步,我们该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一直坐在那里,尚未说话的“东邪”黄药师开口了。
之前种种,都是为了将程珌这位重臣拉进来,他的威望和权力,也值得如此大费周章。
同时,也将日益成熟的孟共,和年轻的郭靖也拉进了这个核心圈子。
前书房里,陷入了沉默。
黄药师这个问话,不是轻易能回答的,无论怎么走,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殿下,无论您乐意不乐意,老程建议您回临安住上一段时间,也趁机煞一煞临安城内的风气。”
“您是军旅出身,即便有些话说过了头,有些事做过了头,相信官家或者百官,也会能理解的。”
“而且,如今蒙金之间的局势,我们大宋完全可以从中渔利,诸位请看——”
程珌站了起来,来到郭默这个前书房一面墙边,上边正挂着一张当今的舆图。
“这里、这里,我们都可以考虑从金国手里拿到,而且操作得当的话,未必需要真的动武。”
程珌主管礼部,这几年也没少跟蒙古和金国使者打交道,对天下的局势自然比别的官员看得多,也看得透。
他指出的区域,正是现在金国最尴尬的熙秦路、庆元路、京兆府路等地的十来个州府,以及沦为“鸡肋”的河东北路,甚至往北更多的金国疆土。
“好,既然需要本王这么做,本王自然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大哥,你的‘靖难军准备一下,至少需要三万人,准备在年内接管京兆府等地。”
既然难度不大,郭默自然希望将这个功劳,让大哥郭靖去拿。
“殿下
,尚有一步妙棋可走,不知殿下愿意否?”
坐在一旁的赵汝述,看了看郭默,又向“东邪”黄药师的地方看了一眼。
赵汝述这个举动,被郭默看在眼里,敏感地闻到有股“阴谋”的味道。
而此时的赵汝述,竟给郭默一种老薛极的感觉,都是老狐狸啊。
“赵长史,有话不妨直言,索性大家都在这里,成与不成都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郭默没敢直接答应他,模棱两可地说道。
赵汝述笑得越发的像老薛极了,从他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李莫愁——”
wap.
/50/50658/14206959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会三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