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雨欲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燃起篝火,要么由两个徒弟来演示战场上的杀招,每人都学上两手保命的绝招。

    要么郭默就组织百人将以上的军官,进行简单的兵法培训,战役故事分享,或者军队的思想纪律强化。

    在立冬节气到来之前,众人终于准备停当,踏上了南下的路。

    “东邪”黄药师,不喜欢跟大部队行动,就带着金镶玉先行一步,回“桃花岛”去了。

    南下的队伍还真的不小,娘亲李萍、大嫂华筝和小郭平,小师妹张婷和哈吉,再加上老程珌这个新科的燕王府司马。

    有妇孺在,队伍中就增加了三辆特大的马车,为了减少颠簸,郭默亲自找到六师兄冯默风,给马车做了减震系统。

    娘亲李萍和华筝,带着小郭平坐了一辆。

    老程珌独霸了一辆,而且扬言到了临安之后,就直接带回自己家去了。

    找遍大宋朝,就没地方去找这样好的减震系统的。

    郭默也无奈,不过嘴上还是不肯吃亏的。

    “程司马,您想要这辆马车也没问题,就算是燕王府司马的半年俸禄吧。”

    撇下目瞪口呆的老程珌,郭默大获全胜地扬长而去。

    另外空余的一辆,倒成了黄蓉、李莫愁和张婷的闺房,因为足够宽大,三人并排躺在里边,也不显得拥挤。

    郭默不仅做了减震处理,中间更是加上厚厚一层毡布,防雨防水。

    内里甚至加固了一层铁板,以防不测。

    当然,保暖也是要做的,厚厚的被子、褥子是必备的,谁知道会不会错过宿头。

    这么多女卷,直接带了五百名燕王府护卫军随行。

    前边由大师兄陈玄风带着两百人开道,后边由二师姐梅超风带着两百人殿后,中间留下一百人。

    各队之间,都相距十里地左右,又走在大宋境内,确保万无一失。

    赵成宇被郭默召回了洛阳城。

    毕竟,赵汝述年纪也不小了,让他这个小儿子待在身边,统领剩下的燕王护卫军,也能就近照顾自己家的老爷子。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从洛阳到临安,这道可不近啊,两千多里的路。

    又不能走最近的道,那是要穿金国而过的,大队人马只能绕行在大宋疆土内。

    出了河南府,南下走汝州、邓州,进入襄阳,再折道东南,向临安而去。

    因为带着娘亲李萍,众人也不着急赶路,只当是全家出来旅游了。

    路过什么当地的名胜古迹,都要停留一下,各地的美食美酒,自然也不会放过。

    这可把老程珌给高兴坏了,别看此人跟郭默面前渣渣呜呜的,一副倚老卖老的样子。

    却是实实在在的两榜进士出身,还参与编修过国史,甚至还有自己的诗词集,据说收录了两百多首,那是正经的文化人。

    郭默在后世就知道此人,也知道他写了不少的词作,可惜自己已经想不起来,确实也没哪一首是经典的。

    既然是游玩,老程珌这个唯一的文化人自然要留下一些墨宝,于是乎很多白墙、亭柱就遭殃了,老程珌却乐此不疲。

    为此还特地多走了一日路程,绕道黄鹤楼一行。

    见娘亲李萍的兴致很高,华筝、张婷等人也争相前去,郭默也就没扫大家的兴致,让护卫军就地驻扎,仅带了十名护卫去了黄鹤楼。

    登高,望远,冥思,饕餮,人生四大美事,莫过于此。

    黄鹤楼为华夏四大名楼之一,与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齐名,在龟山之上,而对面就是蛇山。

    众人是吃完饭才过来的,老程珌还顺手拿了一壶酒,这是要在黄鹤楼上找找感觉吗?

    黄鹤楼总共五层,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有“一花一世界”,但是,郭默却觉得眼前的黄鹤楼,称得上“一层一景色”。

    有老程珌这个免费的导游在,众人也能领略到美景以外的故事,各种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和诗词,也层出不穷。

    “程司马,光听您老说别人的诗词了,您老倒是也来一首写黄鹤楼的啊——”

    郭默跟这老程珌很对脾气,一路上也没少“挤兑”他。

    在称呼上,也总是叫他“程司马”,似乎在提醒着——

    “您老是归我燕王府管的。”

    “哈哈,殿下,您还真挤兑不到老程。这上边有博陵崔颢的诗在,连李太白到此,都为之搁笔,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老夫虽然也会写两笔,还不至于狂妄到跟‘谪仙人去争锋。殿下如果能写出一首来,无论好坏程某都诗词,以“苏辛词”来作为宋词的标签,郭默怎敢与这两人相提并列?

    真要拿来并列,那也是后世的天朝太祖,而不是他郭默。

    这也算旅途中一件值得纪念的故事。

    其他人看不出好坏,或者说只能是“不明觉厉”。

    最终,这张宣纸也归了老程珌所有,说是回临安之后,装表起来,就挂在自家的大堂。

    自此之后,老程珌竟然不再寻幽探密,也不再吟诗写对,众人的行程反而加快了一些。

    ......

    临安,福宁宫。

    官家赵扩端坐在御书桉后边,面前摆放着几本密折,手里也拿着一张奏报。

    “老货,你说这史弥远跟太子,真的是一条心吗?”

    能被官家叫做“老货”的,只有他的贴身老太监。

    名姓早已不使用了,官家叫他“老货”,其他太监都称一声“老祖宗”。

    官面上的人呢,尊敬的当面叫一声“提举大人”,至于背地里,那要看各自的心情了。

    “官家,这种事谁说的清楚,不过老奴相信,只要有七爷在,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老太监似乎就一直站在那里,除非官家赵扩叫他,否则轻易不开口。

    “这个程珌,还真是个老滑头,朕让他停职半年、闭门思过,竟上了折子要再请病假,还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去‘养伤?”

    “现在可好,要到小七那里当个司马去,还说停职半年,家里没有余粮了,朕少他俸禄了吗?”

    “不过,这老小子说小七身边又出现两名女子,可都不是一般人啊。一个是当年鲜卑燕国慕容氏的后裔,一个居然是史弥远的义女。”

    “朕记得两年前,就是此女亲自给小七送的‘赤霄剑吧?这次,还是来施展‘美人计吗?”

    “小七要在临安住上一段时间,看来他们是有所定计了。老货,你明日通知宗正寺,让人把长庆坊那处宅子收拾出来,挂上‘燕王府的牌子吧。”

    官家赵扩澹澹地说道,老太监的眼睛却亮了。

    “官家,您是想把那处宅子给七爷啊?那宅子可有些烫手,是当年韩相的府邸,史相惦记了多少年啊。”

    “听说,最近太子殿下也对那座宅子感兴趣,您就不怕......”

    “哈哈哈——你刚才不也说了,只要有你七爷在,这些都不是问题吗?”

    ......

    临安西城,史相府。

    还是那个小花厅,似乎跟两年前相比,没有丝毫变化。

    在座的有四人,主位上当然是当朝宰辅史弥远,上垂首坐着吏部尚书薛极,时不时还咳嗽两声。

    下垂手坐着两人,一个正是曾经被江陵知府一桉牵连的聂之述,史弥远现在能用的人不多,时隔两年之后,把聂之述又提了上来。

    趁着老程珌去了洛阳“养伤”,就让聂之述做了礼部侍郎。

    另外一人,原先却不常见,最近半年却活跃的很,正是监察御史李知孝。

    这李知孝也不是一般人,说他自己呢,他是史弥远手下“四木三凶”的“三凶”之一。

    说到他的祖上,更是了不得,妥妥的名门之后。

    李知孝乃是唐睿宗李旦之后,参知政事李光之孙。

    可惜本人出道的晚,嘉定四年中的进士,那时候已经四十一岁了。

    初时,担任丞相府主管文字,后依附史弥远,与梁成大和莫泽三人合称“三凶”。

    屡次诋毁他人,投机钻营于仕途,对于官家、大小臣僚心怀欺诈,迷惑祸害国家,排斥各种贤能的人才,侵夺聚敛,不知守纪。

    这样的人,居然能够进入御史台,成为监察御史?

    “听说,那位燕王殿下,要回来了——”

    史弥远紧握着自己的茶碗,似乎还是几年前那个,爱不释手。

    “他回来又能怎样?一个毛头小子而已,在军队一帮糙汉子折腾折腾还可以,真到了朝堂之上,他能使得开吗?”

    聂子述对郭默那是恨得牙长四尺,要不是因为郭默,他聂子述说不定早就已经独自执掌一部了,还用得着去到老程珌的手下讨饭吃?

    “史相,这个郭默依仗的无非是兵权罢了,咱们让他失去了兵权,那就跟没牙的老虎有何区别?”

    “别说是他郭默,当年的岳鹏举又如何?最后还不是乖乖就范?”

    对于聂子述的话,史弥远没做评价,他知道这位属下心中有恨,也就没在意。

    倒是李知孝所说,引起了他的兴趣。

    “孝章啊,计将安出?”

    “哈哈,史相忘了李某是做什么的吗?监察御史啊,风闻奏事,三人成虎。在他来临安之前,就让御史台的人都动起来。”

    “无论是朝廷,还是临安的坊间,李某让咱们这位燕王爷的丰功伟绩,盖过秦皇汉武、直追三皇五帝如何?哈哈哈——”

    又是“功高盖主”这一招。

    招虽老套,却对历代君王都管用,何况郭默还不仅仅是一位臣子,更是一位藩王。

    这样一来,就会更加的敏感,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会之觉得如何?”

    史弥远内心已经认同,但还是习惯性地征求一下薛极的意见,这毕竟是他手下的第一谋士,虽然最近来往的有些少了。

    “李御史所谋,或可一试。”

    薛极澹澹地说道。

    却没人注意到,李知孝嘴角漾起的一丝不屑,以及聂子述愤恨的眼神。

    82中文网

    wap.

    /50/50658/14206961

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雨欲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