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问道终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r/>    “襄儿乖,爹爹去忙点儿事,等回来的时候,会给襄儿带很多很多的礼物。”

    “好啊——襄儿最喜欢礼物了,也要给逸哥哥带一个礼物,还有娘亲,对了还有杨哥哥”

    “师傅,过儿不要礼物,只要师傅早日归来——”

    五岁的杨过,读了几个月的书,也跟着郭平、叶风、陆秉一起,练一些掌法的套路。

    孩子们都还小,暂时不能修炼内功,就把“南山掌法”作为启蒙的套路在练习,只当是锻炼身体了。

    这四个孩子里,果然还是杨过学的最快,也打的最到位。

    跟另一个时空相比,那份聪明还在,什么都是一学就会。

    却多了一份勤奋,除了在伏龙居“妙手书生”朱聪的传授,回到“松风阁”自有穆念慈或杨铁心在督促练习。

    郭默不是一人离开的,同行的还有李莫愁。

    只是,在黄蓉的强硬坚持下,换掉了李莫愁那身道装,重新穿回女装。

    依然是一身月白色,绢帕罩头,不施粉黛,别有一番滋味。

    大船离岸,已经开走很远了,桃花岛码头上送行的人还不肯离去。

    “蓉儿,你这又是何苦呢?”

    冯衡看着旁边的黄蓉,已经收起了方才挥手的笑容。

    “娘,我有些累了,想回去睡一觉,劳烦你照顾一下逸儿和襄儿吧。”

    黄蓉说完,转身向伏龙居走去。

    临安城,燕王府。

    郭默已经回来两天,各地的信息都在汇总。

    这两天,薛极和程珌,一下早朝就来到燕王府,而“南山樵子”南希仁,直接就住在了这里。

    临安城内,“听风”的力量过于薄弱,而且暂时还处于隐蔽状态。

    因此,临时性让南希仁住在燕王府,对接各地“听风”过来的消息,而“皇城司”的事情,全压在了武眠风的身上。

    郭默是不去上朝的,早就告了“病假”,没什么新鲜的理由,就是旧伤复发了。

    燕王府里里里外外的起居,都是由李莫愁一手打理的,也不怎么跟郭默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忙着各种活计。

    也许大家都默认了,无论薛极、程珌、南希仁,还是府里的下人们,都积极配合着李莫愁。

    郭默很是无奈,别的事情都好说,恰恰这件事情,黄蓉咬得很死。

    “要么让我二妹陪你去,要么就我亲自陪你去——”

    没办法,最终郭默也只能选择了妥协。

    “殿下,有一件事情,您可能会很感兴趣。”

    老程珌一进门,手里拿着一份折子,看外表像是一封国书。

    “程司马,这几个月俸禄是不是拿了双份的?听说你礼部尚书的职位也恢复了?”

    郭默赶忙吩咐下人,给几位奉上香茗。

    “那是老程的能耐,身兼多职,诸位想不想知道这折子里写的什么内容?”

    老薛极喝了口茶,极品的明前龙井,守着临安城,郭默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程尚书,莫非是金国又来使了?算算时间,也该来了。恐怕这次殿下要兵不血刃,就能拿下十来个州府了。”

    “你哎,跟你这样的聪明人,在一起共事真没意思,就不能让老程卖个关子吗?”

    众人不禁莞尔。

    这两人认识了很多年,也争斗了很多年,在一起真心做搭档,却是这短短半年的事情。

    毕竟知根知底的,合作起来倒是能彼此查漏补缺、相得益彰。

    郭默接过程珌递过来的折子,果然,金国人沉不住气了。

    窝阔台聚集了十一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同博尔术、木华黎一起,兵分三路南下攻金。

    而金国境内,在黄河以北地区,除去完颜康所部,剩下的已经不足五万人,还是分散在各处。

    怎么打,用什么去防守?

    情急之下,金国完颜家的老爷们,终于想起了被他们猜忌,雪藏在后方的一位统帅——郭仲元,原“花帽军”的统帅。

    火速将郭仲元招进汴梁皇宫,一番君臣奏对之后,郭仲元同意出任黄河以北的“抗蒙总督”一职。

    不过,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建议。

    黄河以北只有四万多金兵,不仅散落各处,而且步骑参半,而蒙古铁骑那是清一色的骑兵啊。

    郭仲元知道,想让皇帝陛下从汴梁防卫里抽调兵马,是不切实际的,在朝堂之上根本就不可能通过。

    只好提出放弃熙秦路、庆元路、京兆府路等十来处州府,将这些地盘直接送给大宋,来换取让那里的四五万金兵,能够完完整整地调到黄河北岸作战。

    这项提议,其实在去年中都血战之后,就有人提出过。

    当时的金国,还幻想着用这块地盘,从大宋换点儿什么战略物资来。

    可惜,金国的使团跟老程珌在礼部争执了几个月,老程珌压根就没打算给金国人任何的好处。

    同时,“听风”在那个区域的策反行动,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开展着。

    驻守在洛阳城的“靖难”军,也调集了三万步骑,由郭靖亲自带领,在河南府西侧进行着各种实战训练。

    窝阔台三路大军南下,驻守在各处的金兵也算是望风南撤。

    真定府、河间府、恩州、邢州、益都府、济南府、东平府等十来个州府,三个月之内,相继落入蒙古人的手中。

    而四万多金兵,已经龟缩到黄河北岸的大名府、潞州、卫州一带。

    这样做也不算一点儿好处也没有,至少分散了蒙古人的兵力,每个州府至少得留下几千人驻守吧?

    要是留的人太少,都未必能挡住当地义军的反扑。

    金兵的军纪不怎么用,蒙古兵比之更甚。

    当窝阔台、博尔术和木华黎,再次合兵一处,准备进攻大名府的时候,发现真正带过来的蒙古军,已经只有不足八万人。

    这时,郭仲元已经带着自己的三千亲卫军,过了黄河接管了黄河以北的防务,“抗蒙总督”正式走马上任。

    郭默看完手里的折子,思索了片刻,问道。

    “薛尚书,现在八万蒙古铁骑,对上不足五万的金兵,以您之见金国人如何能扭转眼前的局势?”

    这是郭默第一次向薛极问计,老薛极也很是慎重,这个可是一个大难题。

    蒙古铁骑无论是人数,还是战力都远在金国人之上,短时间提高战力不太现实,只能靠增兵了。

    就算是把京兆府等十来个州府的金兵,全部放过去,也不过能凑齐八九万人啊。

    “殿下,依老臣之见,或许要五路齐出,才能解眼前之局。”

    薛极缓缓地道。

    “哦,五路齐出?敢问是哪五路?”

    郭默心中也有了成算,就想听听薛极的主意。

    “第一路,自然也是此次抗蒙的主力军,就是郭仲元率领的河北金兵。希望他能多坚持些时日,至少能坚持到这几万金兵增援过去。”

    “有这八九万人,只要郭仲元指挥得法,拖住蒙古人半年以上应当没有问题,如果够血性,或许还能给蒙古人造成一定损伤。”

    “第二路,就是西夏境内的完颜康部,他麾下只需求分出三万人,去攻击蒙古人刚刚占领河北诸多州府。”

    “不求重新夺回这些州府,只要多杀伤蒙古军就好。每处只驻扎了两三千蒙古兵,用三万金兵一州一府地扫过去,应当没有太大问题。”

    “第三路,就是咱们的人马,等以上这两路金兵跟蒙古人焦灼起来时,在河北各处的‘听风就可以行动了,也可以找丐帮各分舵一同动手。”

    “切断探马,袭击辎重,刺杀蒙古官员或驻军将领等,也在各处宣扬铁木真的真正死因,总之无所不用其极,此路旨在乱敌军心。”

    “第四路,是驻扎在河东北路的‘敦武军,分出两万人即可,跟在完颜康的背后收地盘。”

    “初期不要贪多,拿下河东南路,达到全取河东的目的,‘敦武军就算完成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盯着西夏战局。”

    “第五路,则是咱们的‘靖难军,等机会差不多了,要么蒙古军损失过重,要么也已成疲惫之军。”

    “‘靖难军就可以北渡黄河,到河北去赶羊了,最少也要将蒙古人赶回中都去,让他们两三年内无力南下。”

    “而此时,正是围歼金国的最好时候,‘靖难军从北边,‘岳家军从西边,‘忠顺军从西南,而殿下亲率一军北上。”

    “大宋一举投入二十万以上的兵力,而金国却连半壁都没有了,一年之内即可覆灭之。”

    薛极侃侃而谈,将金国、蒙古和大宋,几方动向都算计在内。

    大宋的兵力调动就在二十万以上,金国和蒙古军也都有十几万,耗时至少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啊。

    “薛尚书眼光高远,本王佩服,不过战场之事瞬间万变,我们也未必能算的准确。”

    “而西夏的局势,高丽的局势,甚至大宋的内部局势,都可能对此次大战造成致命一击,我等还是步步为营的好。”

    大致方针已定,郭默就连夜进宫,将他们讨论的结果,详细地讲给官家赵扩听。

    “默儿,此举非同小可,一旦发动了,那就是要调动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啊,几乎是堵上了大宋的国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啊。”

    赵扩说的有些谨慎,但是眼睛里的光,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赵扩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当年的“开禧北伐”,倾注了自己多少心血,却换来他半生的无耐和屈辱。

    如今,自己的儿子面对的不仅仅有金国人,还有更加强大的蒙古人。

    “默儿,你放心去做吧,爹爹就替你守好后方,谁胆敢在后方使绊子,老子也是会杀人的!”

    是啊,现在的赵扩,有说这句狠话的实力。

    这四年来,赵扩也在坚持不懈地锻炼,不敢说能上阵杀敌,至少也算是身强体健了。

    “皇城司”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里,而临安城的防务,妥妥的四万禁军,都是由“敦武”军训练过的,也有绝对的忠诚。

    逼急了,不管不顾的,何人不可杀?

    在赵扩的记忆里,过去几十年,自己用“朕”这个词,加起来都没有这两年用的多。

    不是他飘了,爱显摆了,而是作为一位官家的自信和权威又回来了。

    次日,程珌就跟金国使团达成协议,在熙秦路、庆元路、京兆府路等十来个州府的金兵,可自愿选择离开。

    兵器、战马等可随身携带,粮草只能带够五日之用的。

    因为基本上五天之内,都可以进入金国境内,真遇到出现军粮短缺的,由大宋当地政府负责无偿筹措。

    同时,命令“靖难”军三万人,在金军彻底离开之后,进驻上述州府。

    洛阳秋闱考出来那批人派上用场了,除去各州府的知州、知府由吏部统一安排,其他的中下级职位,就以燕王府的名义任命了。

    因为,这批人已经在河南府、汝州等地“实习”了大半年,整个行事作风,已经脱离了大宋现有的不正之风。

    “靖难”军接管之后,就地征兵两万,以老带新进行训练。

    反正离“靖难”军参与河北之战,至少也得半年以上的时间,且等着别人先打着吧。

    郭默也没闲着,在“忠顺”军、“岳家”军、“靖难”军之间不断地巡视。

    北方的战场打得如火如荼,郭仲元带着拼凑起来的七万金兵,硬撼八万蒙古铁骑。

    没错,郭仲元只有七万人,也就是说在“自愿”的原则下,只有一半金兵选择离开。

    剩下的一半金兵,  在“靖难”军招兵之时,摇身一变,成为了“靖难”军的一员。

    而蒙古的八万铁骑,也有很大的水分。

    其中四万多是高丽的仆从军,蒙古人是不可能将占领的地盘,让这些仆从军去驻守,他们都被带到了前线做炮灰。

    而完颜康也不孚众望,令移剌蒲阿将军,率领他的三万“忠义”军,席卷了蒙古人占领的金国疆土。

    一时之间,河北的十几个州府,金国和蒙古各投入十几万兵力,两方势力跨州连府、犬牙交错。

    而就在这个时候,郭默则在李莫愁的陪同下,来到了临洮府的鄠县。

    “来到了我的地盘,你不进去坐坐吗?”

    李莫愁难得跟郭默开个玩笑。

    “不了,你还是先回去看看吧,也离开这么久了,她们一老一小在,多买些东西带回去。”

    “我直接上山了,当年的一次邀请,居然推迟了将近七年之久.”

    (本章完)

    wap.

    /50/50658/14206968

第二百五十八章 问道终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