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发生了什么事吗?」
看着闷头吃饭的郭默,黄蓉敏感地问道。
这次怀孕,郭默几乎全程陪在身边,就发现黄蓉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很是敏感,尽管他已经极力让自己放松下来,貌似还是露出了马脚。
「没什么,先吃饭吧,今天的菜做得不错,这个鱼你要多吃一些,对孕妇和胎儿都好。」
郭默的还在消化西夏军报的内容,他没想到事情会变得这样的离奇,如此一来真有可能一鼓作气,提前解决西夏的问题。
可是真这样做了,放着惨败的金国还没有完全收拾掉,就要去全面面对蒙古人,这战线就拉的有些太长了。
西夏的局势,如果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郭默非常想有一个势力挡在前边,哪怕是仅仅能够牵制住蒙古人,就能让他腾出手来,完全灭掉大金国。
现在看来,在下西夏这盘棋的人,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这几位。
见郭默不愿意明说,黄蓉也没继续追问,招呼着小襄儿和小龙女,多吃些肉。
这两个小女孩,相差了几岁,却都是属于那种纤瘦型的,尤其是小龙女,恨不得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相处的时间越长,黄蓉就越是喜欢小龙女这丫头。
总是那样文文静静的,什么问题都能一点就透,看着文文弱弱的样子,练起武功来,却有着常人不具备的韧性。
明明只是十一岁的小女孩,却偏偏让人很是放心,似乎都不用担心她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黄蓉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马上第四个孩子又要降生了,她非常想再生一个女儿,就像小龙女这样文静的。
因此,最近黄蓉更喜欢跟小龙女待在一起,给她讲解各种武功,黄蓉就在旁边看着小龙女练功。
小郭襄还是太闹腾了,尤其是这几个月,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小丫头跟小龙女练习抓麻雀的事情,黄蓉也知道了,作为武术世家,练武是迟早的事情,她倒没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是,两人学的是同样的武功,怎么小龙女会那样的安静,而小襄儿练了抓麻雀的功夫,比起以往来更加的闹腾了。
现在燕王府中,很少人没被这小丫头捉弄过,除了不去捉弄冯衡和郭默,其他人都难逃这小丫头的「魔爪」。
郭默看到了,却站在那里「哈哈」一笑,还调侃地说一声「这就是小东邪啊——」
这?这关我爹爹什么事?
黄蓉有些不解,郭默却不愿意做解释。
问芙现在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去伺候冯衡,而是在旁边盯着小郭襄。
用郭默打趣的话说,问芙看了小郭襄两三个月,连轻身功夫都进步了很多。
在桃花岛一众下人里,听香和问芙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他们进桃花岛的时间都比较早,当年才十四五岁,现在也二十出头了。
不仅出落成了大姑娘,就连一身功夫都练了出来,三流的水准放在一般的小帮派都能混个帮主或长老当当。
听香性格比较泼辣,问芙却恰恰相反,因此黄蓉才将问芙从娘亲身边换出来,专门去照看小郭襄。
而娘亲冯衡那里,黄蓉亲自从燕王府的一众侍女里,选出两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赐名为「弄箫」、「侍剑」。
跟听香和问芙当年的待遇一样,也算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这些有身份的丫鬟,黄蓉他们也没打算留一辈子,郭默不是那种攒后宫的人,遇到合适的主也会嫁出去的。
尤其是听香和问芙,在冯衡的眼里,这两个丫头在自己身边长了这么多年,也算看着她们长
大的,感情上跟自己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
众人吃过午饭,作为女儿奴的郭默,依然亲自把小襄儿送去睡午觉,还不到五岁的孩子,多睡觉终究没什么坏处。
当他再次回到「红雨阁」的时候,残席早已撤下,小龙女也离开了,黄蓉和李莫愁却备好了香茗,一副在等郭默架势。
「红雨阁」面积较大,又是黄蓉的居所,因此在最前边的这排院子,专门布置了公共的饭堂和茶室。
日常吃饭,李莫愁和小龙女也都会过来,大家和和美美的一起用餐。
「现在可以说了吧?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麻烦事?」
郭默坐下来之后,李莫愁将一杯沏好的茶放在他身前的案几上,黄蓉才出言问道。
「你们看看这个吧——」
郭默也没多说,将孟珙送来的军报,递给了二人。
见是正式的军报,黄蓉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孟珙写的很详细,事无巨细,尽可能都介绍清楚,还夹杂着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大姐,这......这会是真的吗?也太不可思议了?」
黄蓉却没像李莫愁那样一惊一乍的,对于西夏王朝最。
「小义,为师问你,王上有可能是李睍派人杀的吗?你要想好了再回答,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秃鹰」尉迟轩冷冷地问道。
「师傅,您这不是为难徒儿吗?虽然中兴府也有很多人传言,王上的死是当今夏王所为,可是始终也没找到直接的证据。」
「就连被怀疑最狠的拓跋宏,到现在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这事要是放在一个多月前,的确是件大事,但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
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西边的战事转移了。」
「大宋燕王派来的三万「敦武军」和三千燕王护卫军,真是强悍!」
「尤其是那三千燕王护卫军,跟蒙古铁骑一对一硬撼,丝毫不落下风,反而仗着兵甲之利,将蒙古铁骑打得落花流水。」
「哦,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况?」
看到杜义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旁边的「开碑手」雷德似乎更感兴趣。
原来,孟珙和赵成宇入「银城公主」府之后,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夏宋盟军」,而孟珙作为联军统帅,拥有最高指挥权。
兵力分配上,大宋出三万「敦武军」,西夏也出三万军队,共计六万人,直接驻扎到蒙古人退出的肃州。
三万西夏军守备肃州城,而孟珙的三万「敦武军」,在城外五里处扎营,双方成互为掎角之势。
赵成宇的三千燕王护卫军,直接成了「银城公主」的护军,毕竟这位也是大宋燕王的侧妃,理当享受这样的待遇。
孟珙接掌最高军权,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甚至受到了西夏将士的一致欢迎。
毕竟在不久之前,军中的刺头已经被「银城公主」清理了一遍,再看到大宋「敦武军」的威势和装备,明显比西夏军要强出一大截。
更重要的是,西夏军已经败了好几阵了,还真没人敢出那个头,敢去跟蒙古人硬碰硬。
而大宋的「敦武军」一来,蒙古人居然一仗也没打,就直接退避两州之地,这一里一外的差距,也太明显了。
而且,「敦武军」的大名,即便是西夏这帮人,也早有耳闻,据说这位「敦武军」的孟都统,还是燕王麾下第一战将。
诸多的因素,导致了「银城公主」当众将西夏军虎符交到孟珙手上时,西夏诸将竟无一人出言阻止。
还剩下一万来西夏军,就常规地分布在甘州和西凉州,负责后勤物资的转运,和器械的整理维护。
这个任务也至关重要,大量的物资,是从大宋境内转运过来,到了银州,再向前线转运,「银城公主」就专职负责此事。
郭默麾下的军队,自成立之日起,除了狠抓训练、狠抓装备,比别的军队还多了一块,就是注重「舆论战」。
像他们一到西夏,蒙古大名鼎鼎的貼木哥汗,就立刻退让两州,带着两万多蒙古铁骑缩回了瓜州,这样好的素材,孟珙自然会好好利用一番。
将这件瞩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情,合理地加工、夸大之后,再次以文字或传唱的形式,向西夏诸州宣扬出去。
短短几日,「夏宋盟军」就收到了附近西夏民间的各种捐赠,孟珙来者不拒,让军需官一一登记在册,并按市价折成金银再返给这些拥军的西夏人。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部分军需问题,大宋「敦武军」的仁义之名,却又再次传遍西夏。
这一幕幕看在三万西夏军的眼里,他们简直就傻眼了,在西夏带兵当兵了这么多年,哪见过这样的场面?
他们住在有城墙防护的肃州城里,而远道而来的「敦武军」,作为客军却在城外安营扎寨,想想都让这些西夏将领面有惭色。
几位西夏的高级带兵将领商议之后,亲自来到城外孟珙的大营里,要求双方换一下营地。
孟珙当然不会同意,这一招也是郭默给他们出的主意,包括之前的「舆论战」和按市价返给西夏人银钱。
虽然孟珙一开始也不明白燕王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做,但是,当一切在他眼前发生的时候,连一向稳重的孟珙也被这神奇的效果给惊呆了。
兵还可以这么带?
仗还可以这么打?
民
&nb
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