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折冲樽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宝气内蕴,令人痴迷,简直让他越看越着迷。那位收藏家见李赤心的神色,也是颇为自得,为他解说道“旧说有五色,首称即为佛经纸色,然后是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
而且通过接触,这位行家还为李赤心恶补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因为如果提起宣德炉的话,相信不少文人雅士可能知道;而且说到宣德炉,就不能不提天朝的历史习俗。
十九世纪初,当欧罗巴洲的皇室权贵们,尚不明白沐浴之美的时候,沐浴焚香已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了;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静室之中,焚上一炉香,营造出适宜文人天马行空的意境。
早在我国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铜、铁、锡为原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猛发展,原先杂芜的香炉材质,逐渐被紫铜所取代,大明朝的宣德年间,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但是宣德三年,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并不只是营造了宣德炉,还兼制有一些体量差不多的壶、盏等,供大方之家明宣宗朱瞻基赏玩。
传说宣德皇帝这位大玩家在位的时候,为满足玩赏香炉的特殊嗜好,曾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了一批极品的红铜;他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各大名窑瓷器的款式,按照、等史籍,设计和监制了此炉。
为保证这批香炉的质量,大匠吕震还上书皇帝,“欲制造出好的香炉,铜得精炼六遍之多;且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上好的暹罗红铜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是古代不多的兼具文艺范的艺术家,他的精品意识极强,当即就下旨,“精炼的次数不减,且还要翻番炼制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稀有珍贵的金属”。
大匠吕震自然是精益求精,他带人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稀、贵金属,与暹罗红铜一起再经过十多次的精心的冶炼,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要是用来冶金铸炮,估计连炮管的自紧技术都能验证出来;于是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巨大的努力,在宣德三年,品质极佳的宣德炉终于研制成功。
这批用暹罗红铜,掺入稀贵金属铸造出来的香炉,共计3000尊,此后再也无成品出现。宣德帝这位文艺青年,见到这批自己亲自参详过的香炉,每只都是大气磅礴、宝光四射,心中很有成就感。
而这些香炉,被宣德皇帝朱瞻基,将其中的绝大部分,陈设在了自紧宫中显眼的地方;也有很小一部分,被他赏赐给了与国同休的皇亲、国戚;另外有极少的部分,被他赐予了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几座香火旺盛的庙宇。
一老一少两个人,围坐红泥小炉旁,烹茶论壶,不觉老少二人都有些痴了。
能够进入总榜前二百,多亏了大家的鼎力支持,再加一把劲,求票求关注,下面的章节更精彩
本章完
第139章 折冲樽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