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奏中还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崇祯虽然不喜欢对满洲用“议和”一词,只许掩耳盗铃的说做“议抚”或“款议”,但是他的心中却不能不承认这实是议和,所以在今晨他一筹莫展之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奴才高起潜用词不当而恼怒。
关于同满洲秘密议和的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一策,正在密谕杨嗣昌暗中加速进行,勿忘愈快愈好,他现在接到高起潜的密奏,不觉在心中埋怨道:“高起潜毕竟是朕的家奴啊,与许多外延臣工不同。唯有他那个明白朕的苦衷,肯替朕目前的困难着想!”
他为京畿、辽东诸事十分焦急,不能等待平台召见的卢象升,赶忙命太监传谕杨嗣昌赶快到文华殿等候召对。
就在紫禁城中崇祯、杨嗣昌君臣计议目前面对的危机之时,大明朝的辽东和关内的潼关两地,几乎在同时爆发了大战。
距离大明朝京城三百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名叫遵化。遵化城东枕燕山南麓,北倚长城,西顾京师,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实属男女老幼进入京、津、唐、承、秦之腹地,堪称咽喉要道。仟仟??d
遵化城外,滦河载着一泓春水缠腰流过。滦河流经遵化的这一段,宽不过十丈,却水深流急;但在冬春最冷的时候也不封冻,何况此时已是八九雁来的初春季节。
滦河的右岸向外伸展出一片平滩,一队近万人的大明官军正在这里歇脚。这些官军有的河边饮马,劈柴引火烧饭;有的背依着粗大的树干坐着打盹,其中一些人干脆头枕石块横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从他们穿着上看,这些部伍不整的官军身着各色各样破旧不堪的胖袄、罩甲、战裙、遮臂;头上戴着生锈的铁帽、头盔,以及五颜六色的红笠帽、五色扎巾,这些兵丁手中的棍棒刀枪多是陈年旧物,差不多均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古董。
领兵的明军将领们,这时完全不知道去了哪里,六、七千散兵游勇像是正在晾晒准备出售的鱼干,铺满了整片河滩,除了一杆歪歪斜斜倚在大树上的大明龙旗,其余所有的旗帜不是被用来遮体,就是被揉成了一团当成人们的枕头。
这时,在岸边打水做饭的伙头军忽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他们纷纷伸长了脖子向着对岸张望。渐渐地他们的眼睛瞪得滚圆,随着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从对岸传来;在一面橙黄色的旌旗指引下,一团如同被朝霞晕染了颜色的云朵正在飘摇而来。
伙头军们向对岸细看,就见三、五百名头上脑后梳着小辫子的骑兵,不紧不慢地沿着河岸正向这里行进。这些骑在马上的人们,同样穿着五花八门的盔甲,有的甚至只披了一件油腻腻的皮袍。即使是那些着甲的人中,其中的一些甲胄由于过于粗糙而显得极为难看,但是这些甲胄保养得当,在初春的朝阳下泛着金属的冷光。
第226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