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没有判决草甘膦致癌,更没有说转基因致癌(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把这个农药标注为不能喝”。既然除草剂不能饮用是常识,那么仅仅要求标注草甘膦“可能致癌”(而科学界集体否认其致癌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其现实意义着实值得商榷。
退一万步讲,即便假设草甘膦真的致癌(这与科学界的主流观点相悖,众多科学研究和权威机构都已证实草甘膦不致癌),从二者的本质和发展历程来看,它与转基因技术依然毫无关系。
草甘膦的化学特性和作用机制是独立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对草甘膦的抗性是通过特定基因改造实现的,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科学概念,不应被无端混淆。
我们应当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草甘膦和转基因技术,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让农业科技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在探讨草甘膦与转基因毫无关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那就是涉及草甘膦致癌诉讼背后的一些争议性事件。
曾有律师为起诉孟山都草甘膦致癌案而备受关注,其中弗吉尼亚州的律师Timothy
Litzenburg便是典型。他曾代表一名前学校场地管理员,在针对农业巨头孟山都关于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oundup)”的诉讼中发挥主导作用。这起案件引发了民间的广泛关注,似乎坐实了草甘膦致癌的说法。
然而后续却出现惊人反转年,Timothy
Litzenburg被美国司法部门指控敲诈勒索。原来,他联系了两家公司,称他们生产的家用除草产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存在巨大隐患,会使公司面临潜在的高额赔偿责任。他还威胁说要寻找人起诉这两家公司,并表示只要支付高达2亿美元的“咨询费”,就停止寻找潜在原告。他多次通过电话、邮件以及与公司律师会面等方式提出这些要求,甚至宣称这2亿美元与公司可能面临的额外诉讼赔偿相比,是“非常合理的价格”,还恐吓公司若不满足要求,会引发“公关噩梦”,导致股价下跌40%
。
目前,他正因涉嫌敲诈勒索,被美国律师组织和司法部门调查。
这样的事件不得不让人对那些关于草甘膦致癌诉讼的背后动机产生怀疑。当这样利欲熏心的律师参与其中,很难说这些诉讼没有受到利益的驱动,而非单纯基于科学事实。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在看待草甘膦致癌与否这类复杂问题时,不能仅依据个别诉讼案件的结果,更要深入探究背后的真相,以科学研究和权威机构的结论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避免被不实信息和别有用心之人误导。毕竟草甘膦和转基因技术本身的科学性,不应被这些充满争议的诉讼和不良律师的行为所歪曲。
(作者:怀疑探索者,发表于2018年,刊登于《农资与市场》杂志。)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
美国法院没有判决草甘膦致癌,更没有说转基因致癌(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