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基因编辑技术:从原理到应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基对,通过精心设计多个锌指的组合方式,科研人员可以使其靶向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当锌指蛋白成功结合目标序列后,FokI酶便会对DNA双链进行切割,形成断裂口。此时,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被激活,进而在目标位点引入变异。
2.
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TALENs的工作原理与ZFNs类似,但其DNA结合模块基于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该效应因子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每个重复单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一个DNA碱基。通过灵活调整重复单元的排列顺序,就可以精确靶向不同的DNA序列。与ZFNs一样,结合后的TALENs利用FokI酶切割DNA,从而诱导基因组编辑。
3.
系统: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它源于细菌和古菌的天然免疫防御机制。该系统依赖一段引导RNA(gRNA)来精准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引导Cas9核酸酶在靶序列处切割双链DNA。细胞在检测到DNA双链断裂后,会启动自身的修复机制,尝试修复这些断裂口,在此过程中便会发生基因敲除、插入或替换等编辑事件凭借其高效、简便和低成本的显着特点,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迅速得到普及。
4.
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作为在CRISP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精细的编辑工具,碱基编辑器能够直接在DNA或RNA水平上实现单个碱基的转换,而无需产生DNA双链断裂。例如,C·be3(Cytosine
base
editor
version
3)能够将DNA中的胞嘧啶(C)转换为尿嘧啶(U),随后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尿嘧啶(U)会进一步转变为胸腺嘧啶(T)。这种编辑方式有效降低了不必要的DNA损伤风险,大大提高了编辑的精准度。不过,目前其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能够对生物体内各种各样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在不同位置发生变异后,会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中部分等位基因可能正是育种工作所急需的优良基因。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看,基因编辑已相对成熟,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类目前对基因的认知程度有限,尤其是对变异后不同等位基因所产生效应的了解还十分匮乏。目前,人类已知功能的基因变异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相信基因编辑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应用潜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在推进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考量基因编辑所涉及的伦理、安全性和长期后果等多方面问题,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准则,并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
(作者:白帝燃,农学副研究员,中医爱好者,写于2024年。)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
深入解析基因编辑技术:从原理到应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